登录后台

页面导航

本文编写于 1413 天前,最后修改于 1413 天前,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。

lb.jpg

毕加索说:"创造来源于热情,热情来源于爱情"。

作为画家,他画风多变,影响深远。但是作为男人,他却是毋庸置疑的"渣男",甚至有人戏谑的称他为站在渣男顶峰的男人。

他一生有过7个女人,两名妻子,5名情人。年龄最小的17岁,最大的才28岁,而这些年轻的姑娘们都十分的想和他结婚生子,她们有的是被他的艺术魅力所折服,有的是因为他本人性格有趣而被吸引。

但是对于毕加索来说,女人带给他无限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欲望,是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工具,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。这些为她疯狂的女人,最终却只能被他散发出的熊熊火焰所灼伤,也许对于毕加索来说,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只有艺术。

同样作为艺术圈里被称作"渣男"的男人,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·高更,他在38岁的时候执意舍弃妻子和5个孩子。为了追求艺术,成为画家,远遁人间仙境"大溪地"。在那里先是与一位13岁的少女相恋生有一个女儿,后来因为没钱钱,返回法国巴黎。再回去的时候又认识并迎娶了另一位14岁的少女为妻。高更这辈子可以说从来没缺过女人,也从没负过责任。

《月亮和六便士》作为毛姆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作,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,对斯特里克兰的艺术追求,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了深入的刻画。在主人公的一生中,爱情只能说是艺术的陪衬,但爱情之所以有幸成为这个陪衬,也源于其本身的重要。小说中描述了斯特里克兰的三段感情,分别对应主人公在伦敦、巴黎与塔希提的三段经历,而从中,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与心情。

1、艾米:体面的爱情

斯特里克兰太太名为艾米,她看起来志趣高雅、兼容并包。她喜爱文学,热衷结交艺术名流,愿意探索不羁的生活,但这都不足以撼动她对世俗标准的严苛遵照。如书中明示:“她并不排斥这些作家有些人生的态度,但根本没有想过依照他们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。这些离奇的观念,连同他们的怪异的装束和荒诞的谬论,都让她感到非常有趣,但对她为人处事的观念却没有丝毫影响”;也有暗示,比如描写斯特里克兰太太家中的餐厅“这种餐厅既简洁又雅致,就是有点沉闷。”正是对她性格的写照。

斯特里克兰坚信他出走后,依赖她的太太可自食其力。一个家庭妇女离开丈夫怎么活?而事实证明艾米确实具有成功女性的特质,也证明斯特里克兰观察的敏锐精准:艾米会表演,她表达悲伤当然要配朴素的裙子;有预判,帮说客事前做好完整的应对方案;善用资源,被抛弃而引发同情成为她招揽业务的手腕;讲细节,文印稿准确而精美;有狠辣,面对惨死的丈夫也不忘优雅地嘲讽……出于对体面的执着追求,她一步一步走向理想生活,然后把这种体面的理念传递给子女,她无疑是自己精神世界的成功者。

很多人都像艾米,有好奇,但永远知道世俗社会中最重要的事。似乎,我们有勇气接受那些浪漫的艺术家,但最终生活在一起,又不忘抱怨多拮据。我们看起来比那些世俗的人好玩,一杯咖啡一本书,一个城市一台相机,终不过是带了面具的有趣的人。无论如何包装,都包不上那颗市井的心。

就艺术追求而言,斯特里克兰的出走无疑是明智的。艾米说她会接受他的艺术,可是接受之后呢?她也许按照公认的标准建议他作画,也许不断地为他引荐名流以期获得艺术的一席之地。艾米始终认为被人养活才是体面的事,斯特里克兰在作画的过程中自然需要考虑物质因素。艾米并非不好,她是符合人们心中对妻子的绝大多数标准,优雅、贤惠、相夫教子,只是斯特里克兰不是那大多数人。

也不必讨厌艾米,这样生活是最保险的选择,我们多数人也聪明如她。斯特里克兰谈的理想,无关成功,只有探寻,纯粹得只与基本的食物相连。而我们谈的理想,更接近艾米。

2、布兰琪:唯爱的爱情

在巴黎期间,书中用不少的篇幅描写了斯特里克兰与布兰琪的纠葛。布兰琪是画家斯特罗夫的太太,斯特罗夫因赏识斯特里克兰的才华对他屡次帮助,而斯特里克兰对“恩人”太太的勾引与伤害,超出常人道德框架,以此看出,斯特里克兰渣到超然境界。

布兰琪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。她早年是某个贵族家里的家庭老师,没能抵御那家少爷的诱惑,怀着孩子被赶出家门,被斯特罗夫所救,然后嫁给他。她端庄稳重的举止下住着一颗沉寂的心,这种沉寂来自她旧年的感情伤痛,也来自对婚姻生活的无感。她或许喜欢斯特罗夫对他的关心,但那仅仅是一种依靠,而非爱情。沉寂是因为失望,当希望燃起,她又活了。

斯特里克兰是一个面带“原始欲望”的人,小眼睛,厚厚的嘴唇,那张脸深深吸引着女性,妓女都想为他免费服务。他自私、粗鲁、贫穷落魄,本不符合男友的常规标准,但对于爱情至上的布兰琪,只要她受到感情吸引,那些负面的、不体面的,便不再重要。当斯特里克兰在艺术与生理上需要女性时,她正好来了。

在斯特里克兰看来,所谓爱情,不过是发泄欲望的工具。这种本能欲望,令他厌烦却无力驱散,他将这种厌恶转嫁到女性身上。更何况,谈情说爱又花心思费精力,爱情于他仿佛临时需求。正如他自己所言“我认可性欲,性欲是正常的和健康的,而爱情是疾病。”“(女人)只关注物质的东西,她会嫉妒你的理想。”

布兰琪高估爱情的魅力,低估艺术这个情敌,她出于爱情的纠缠,加速了他们的分手。只是,本来简单的爱情分手,演化成布兰琪的自杀事件。

布兰琪看起来因斯特里克兰而死,爱情至上的理念才是杀死她的凶手。忽视至爱她的斯特罗夫,纠结两次遇人不淑的情感。以世俗的眼光说来,斯特里克兰那句粗鲁的评价没有错,布兰琪之所以自杀“因为她是个头脑愚蠢、精神失常的女人。”

但相对于众多和艾米一样的人,布兰琪的精神世界纯粹的多,纯粹得只剩下爱情了。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,与斯特里克兰是相通的。可惜的是,如同物质世界的鱼和熊掌有不同方向,精神世界的方向也会大相径庭。

3、爱塔:朴素的爱情

落魄的斯特里克兰从巴黎辗转到马赛,然后来到塔希提。也许如毛姆所言,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的三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。这里美如天堂,斯特里卡兰对这儿一见如故,这里鲜艳的色彩也许是他画作中理想的样子。如环境的多样性,这里的人表现出对斯特里克兰无限的包容以使他看起来不那么恶劣。引用书中的话说“他在这里得到了他未曾指望他的同胞会给出的东西——同情”。从书中对缇亚蕾太太、布鲁诺船长、库塔拉医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,斯特里克兰在这遇到了和在巴黎与伦敦不同的人,他们不乏市侩,但又包含理解。这个时期的斯特里克兰粗鲁中开始略带温柔,比如对他友善的人,他虽依然粗鲁相待,不忘赠送自己的作品。

爱塔,小他30多岁的原著女孩爱上他。可能是视此为故乡,也可能是他不愿意花精力去赚钱买画板涂料,他们结婚生子,住在爱塔家的土地上,生活的地方如伊甸园般美好。爱塔耕作,他作画;贫穷,但无需奔波。爱塔帮他打理一切绘画之外的事,完全不干涉他的行动。哪怕最终他患了致命的传染病,浑身异味,爱塔也不怕。斯特里克兰对女性的执着依旧讥讽,却开始面带微笑,有一种“真拿你没办法”一样的娇嗔。

爱塔勇敢、坚毅、懂得尊重。她不懂艺术,但是懂得爱人的追求,以至于她可以残忍地履行他的遗愿——烧掉他最后的巨著。也许在女权主义看来,这种依附的行为不屑一顾,认为爱塔缺乏自我,可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就是“好好爱自己喜欢的人”,又怎么能说她缺乏自我呢?她为了追求喜欢的事所表现出来了坚韧、勇敢与智慧,同样也是女性独立的应有之义。

《自由与爱情》一诗中,对各种爱情早有预判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,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”艾米的爱是生存之爱,布兰琪的爱是纯粹爱情,爱塔的爱,是一种自由。

愿我们能如斯特里克兰般幸运,有自由可追,有爱塔相伴。

愿我们能让家人如斯特里克兰般幸运,在追求自由时,也不孤单。

lamu.png